20世纪80年代初,史学界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淝水之战性质的论争。1980年《华中师范学院学报》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发表了徐扬杰的题为《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》一文。这篇文章是徐扬杰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为配合教学而撰写的。想不到过了将近十七八年才拿出来发表,更想不到发表之后在全国史学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。论争之激烈,持续时间之长,在近代史学界也堪称是前所未有的。
徐扬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为了辅导学生,以纠正在学生学习中的一些模糊认识。如在教学中,一些天分较高、又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时常提问:“徐老师,为什么历史上汉族同少数民族打仗,汉族天生就是正义的,而少数民族却是注定要破坏汉族的经济和文化?”徐扬杰这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。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思考后,他认为,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表现,是“内中国,外夷狄”“华夏正朔”的封建正统观念在作怪。于是写下这篇文章,并油印若干本,提交给1963年5月召开的全校科学讨论会。没有料到,这篇文章在全系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。赞成者有之,反对者有之,针锋相对,争辩激烈。但当时师生们争论学术上的问题还是平等和与人为善的,并不像后来发生的“文化大革命”那样,把学术问题同政治问题搅和在一起。然而,“天有不测风云”,想不到在两年之后的高校“四清”中,这篇文章竟成了徐扬杰“新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”的罪证。由于徐扬杰家庭出身好,学生时代就入了党,加之主要又是新中国成立后受的教育,别的什么帽子都很难扣上,戴一顶这样的帽子在当时似乎最合适不过。不久,史无前例的“文化大革命”爆发了,几年前写的这篇文章竟成了弥天大罪,批判他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。造反派不分青红皂白,说什么徐扬杰明目张胆地为侵略者歌功颂德,为民族侵略战争唱赞歌;主张野蛮的外族统治者侵略汉族国家的战争是正义的,是“丧失民族气节”;“光只是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,并不等于战争会自然而然地取得胜利”是为美国侵略越南张目,是诅咒越南必败。还说“该文章写于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的1962年,其动机特别可疑”,等等。罪名、帽子一大堆,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。1967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愈演愈烈,徐扬杰更是在劫难逃。他的家族史被认为是为“地主乡绅树碑立传”,“为封建家族制度唱赞歌”,紧锣密鼓地配合了“60年代农村中的修祠堂、续家谱、重建家族制度的复辟活动”和“为地主阶级反攻倒算”造舆论等等。他的许多珍贵资料和手稿被抄,使他陷入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之中。不仅他教学和科研的权利被剥夺,而且人格受到侮辱,肉体因轮番的批斗受到摧残,精神上的折磨更为一般人所无法想象。在“文革”高峰期,他已停发工资,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。为了躲避更大的厄运,徐扬杰和妻子王隐,携儿带女,克服重重艰难险阻,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乡,回到了年迈的父母身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