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和多发的肠道寄生虫病,据资料显示在我国12岁以下儿童平均感染率为23.61%。由于蛲虫具有生活史简单,虫卵发育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,致使本病存在“易治难防”的现象。
蛲虫病主要传播方式有:肛门-手-口直接感染,感染期卵对外界抵抗力强,蛲虫卵在患者指甲垢或皮肤上可活10天,故小儿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取食,均可将虫卵带入口中,是造成患儿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;间接接触感染或吸入感染,据调查患儿衣裤、被褥、室内家具和地面上,均可查出虫卵,而且虫卵还可随尘埃在空气中飞扬,因而这种通过食入附在污染物上,吸入附在尘土上蛲虫卵的感染方式,是造成蛲虫感染具有聚集性的主要原因,如一个幼儿园很多孩子都感染蛲虫病。特别是在幼儿园,一旦有蛲虫传染源的存在,常可通过儿童玩具等途径造成交叉感染。
小儿感染蛲虫后,肛周瘙痒和夜间磨牙症状比较突出,可导致失眠、烦躁不安或精神不安等;轻中度感染对儿童的体格发育,如身高、体重、头围、胸围无明显影响;而重度感染除头围外儿童的身高、体重、胸围明显低于对照儿童;长期重度感染可使儿童体格发育稍滞后于同龄人,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。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感染蛲虫病,要给予高度重视,积极治疗。